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并作学术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6日 20:45

2024年7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实验学校承办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举办。本届年会以“循证研究视域下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教育学院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7位教育硕士研究生撰写的论文被录用,并受邀作学术报告,与专家交流互动。

在专题四“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中,2023级王严尉作了题为《AIGC辅助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策略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以大学英语学科中的口语教学为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互动假说以及情境认知理论,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英语口语学习的相关特性以及英语口语的相关维度,借以相应支架,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当中,为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新方法。

在专题十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2023级研究生张倩瑛作了题为《AIGC视角下中学生英语口语情感体验策略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以中学英语学科中的口语教学为例,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单,结合PAD情绪量表和情感日志报告评估中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中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时学习体验的策略,旨在为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和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专题七“技术促进学习研究”中,2023级研究生马萱霖作了题为《信息呈现方式与认知风格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的报告。该文章试探究不同信息呈现方式以及认知风格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此,进行了2*2的双因素实验,通过镶嵌图形测验将大学生分为场依存、场独立两种认知风格,学习材料选择地理喀斯特地貌并以AIGC和AR两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实验结论以期为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调整教学策略以及个性化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在专题五“中小学信息科技(技术)课程的实施(教材、教学、教师、学生、资源等)”中,2023级研究生王梦晨作了题为《基于AIGC的信息社会责任体验式学习活动框架构建研究》的报告。研究指出,当前信息科技课堂对于培养信息社会责任存在一些教学方法上以及思想上的问题,AIGC的出现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借助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包括具体体验,观察反思,概念抽象,评价修改四个阶段,依据情境认知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设计面向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体验式学习框架,并结合AIGC技术对其应用进行阐释,该研究旨在帮助教师应用于中学信息科技课之中,解决现有问题,促进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提高。

100651

在专题七“技术促进学习研究”中,2023级研究生张嫣然作了题为《面向数学理解性学习的交互视频框架设计与应用研究》的报告。该研究借鉴Pirie和Kieren的“超回归”数学理解模型,将数学理解划分为理解初步表象、解释具体性质、建立形式联系以及创新创造生成四个阶段。依据哲学解释学的“视域融合”说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设计面向数学理解性学习的交互视频框架,并对其应用进行阐释。交互视频框架的设计,可用于促进学习者进行数学理解性学习,并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在专题一“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2023级研究生孙可欣作了《面向建模能力培养的交互视频体验学习框架设计研究》的报告。为探讨课堂环境下体验学习的有效开展形式,提高数学建模教学成效,该研究在Blum数学建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演示、操作、反馈、应用转化机制为核心的面向建模能力培养的交互视频体验学习框架。以期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为中学生的建模能力的培养提供教学的帮助。

在专题七“技术促进学习研究”中,2023级研究生赵金欣作了题为《人机共创交互式微视频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初中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模块为例》的报告。该研究为提升交互式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开发效率和质量,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机共创交互式微视频的设计策略与流程,并以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块为例,运用上述设计策略与流程,开发了一批交互式微视频,并将其部署在支持交互式微视频的bilibili平台上。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支持研究生参与高层次学术会议,为研究生提供了与国内外顶尖学者交流的宝贵机会,搭建促进思维碰撞和学术视野拓展的平台,为其学术生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学院 撰稿:朱唯伟 审核:辛亚林 杨倩)